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用户名: 密码: 注 册
 
您当前的位置:华商经济分析 > “中国今年经济总量超美国”有多不靠谱?

 

(上图为英国《金融时报》据世界银行与IMF数据绘制的PPP调整后中美实际GDP走势)

世界银行近日公布其赞助项目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ComparisonProgram)的最新统计报告。该报告援引IMF的中美经济预测数据,称若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将在今年取代美国,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本月的华尔街见闻网站文章援引英国《金融时报》由知情者处得到的消息,原来中国方面很排斥这份权威报告,为阻止被冠以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名号,中国“软硬兼施,闹了整整一年”。

其实,如果拿中美经济体量对比,中国GDP数据的真实性首先就可能遭到西方分析人士质疑,因为有人相信连中国领导人自己都不信官方的GDP。

据维基解密的一份美国外交电报,早在2007年,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现任中国总理李克强曾表示,辽宁的GDP数据有“人造”痕迹,因此不可信。

抛开上述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不谈,单就世行报告参考的PPP这个指标本身来说,它也容易“制造”一些看来与实情不符的“意外”推算结果。

同样是使用IMF的全球经济展望数据,按PPP调整后的人均GDP排名:

·1980年,希腊与加蓬的经济规模还超过了英国,在调整以前,这两个国家并列全球最贫穷国家的第三名。

·在2014年,东帝汶的人均GDP比波兰、爱沙尼亚或是匈牙利还高。和曾经殖民统治东帝汶的葡萄牙相比,其人均GDP比葡萄牙的少1.4%。而在PPP调整以前,IMF预计,石油储量丰富的东帝汶今年人均GDP为4669美元,远低于葡萄牙的1.4166万美元。

简单来说,PPP是要衡量一国国民买了多少东西,不是花了多少钱买东西。计算PPP是要尽量调整商品与服务的成本差异。

可惜,这种调整有时会产生更大范围的问题。比如某个国家A的GDP只有B国的一半,可生活水平也只有B的一半,那么PPP调整后A与B两国的GDP就不相上下。

说到最近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经济体的预测,即使PPP调整后结果如此,也不代表这样比较两国的经济规模完全合理。

《金融时报》的投资报道编辑JamesMackintosh认为,这样的结果说明中国人在食品方面的消费超过了美国人,在房产方面的消费远比美国人少。

过去计算通胀时,中国人在食品方面的消费几乎占商品与服务对GDP贡献规模的三分之一,而美国的这一比例只有14%。在房产方面,中国的比例为17%,美国为37%。

这样的GDP结构差异也让人怀疑PPP调整的可比性。

在2009年发表的理解PPP相关论文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AngusDeaton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AlanHeston举了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上述问题——

泰国的农民以种水稻为生,埃塞俄比亚的农民则是依赖非洲的一种粮食作物画眉草,这两个国家就没有可比性。因为泰国找不到画眉草,埃塞俄比亚也种不了水稻。

文章写道:

当然,这只是极端的例子,可是,富有国家普遍消费的许多商品与服务未必在所有贫穷国家都能消费,或者它们只会在贫穷国家的少数大城市高价出售。

对比国家的GDP结构差异越大,对比就越靠不住,这是常理。

此外,世界银行上一次公布PPP计算方法时,中国的PPP调整后GDP下调了40%。时隔9年后,今年公布的算法又上调了。谁知道2015年世界银行会不会又下调呢?(转自:华尔街见闻)

 
 
 
友情链接
关于本站 | 总裁热线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8 世华企中俱网
http://www.wocec.com

世界华人企业家(中国)俱乐部有限公司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