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用户名: 密码: 注 册
 
您当前的位置:华商经济分析 > 直面转型 中国经济续航能力仍超强
        股市暴跌”“人民币贬值引发恐慌”“中国经济雄风不再”“中国政府的政策工具已经用尽”……伴随近期全球资本市场大幅波动,有关中国经济“崩溃论”再度甚嚣尘上,更有评论把中国近期出台的一系列财政金融举措解读为中国正在经历一场转型危机。

但海外主流舆论依然看好中国改革,对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抱有信心,认为中国稳增长和深化改革举措的效果正在显现。

【改革驶入深水区 中国经济韧性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理事卡洛·科塔雷利认为,中国经济放缓和股市波动并不意味着危机的到来,只是经济运行中的“必要调整”。法德两国领导人也在资本市场波动的第一时间表态,相信中国拥有足够资源和政策工具稳定经济形势。

7月份以来,中国经济运行虽有波动,但积极因素也在不断积聚,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制造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消费保持平稳增长。

多家海外媒体近日纷纷呼吁,投资者不要急于看空中国经济,因为目前中国经济的放缓现象其实是转型期的“阵痛”,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仍有强劲的续航能力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刊文说,虽然近期资本外流等状况较为明显,但是中国过去数十年间积累了丰厚的外汇储备,经济韧性强。

“一些人只关注到中国的能源消耗、铁路运量、港口交易量等数据的下降,却忽略了中国服务行业的飞速发展,”前高盛亚洲副董事长库蒂斯库蒂斯说。2014年中国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工业,达到48%,今年很可能会超过一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主要经济体像中国这样能快速、深入地调整经济结构,”库蒂斯说。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总裁、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他说:“经济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前推进,肯定会有一些短期问题出现。长远看,中国经济向新常态、再平衡的方向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著名财经网站商业内幕24日撰文说,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增长率的“奇迹时代”转型到增长率相对较低的“成熟经济”的阵痛期。如此巨大的经济体实现转型,必然需要一段时间。

【深化金融改革 营造有利环境促经济增长】

在经济新常态下,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金融领域改革则是本轮改革的重头戏。

2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同时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海外分析人士认为,央行的“双降”措施可谓“及时雨”,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增加市场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意在提振市场信心,回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中央顺势而为,从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启动民营银行设立的受理程序、推动筹建亚投行、开展自贸区新金融改革,到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部分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有序出台,既有力推进了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更有效促进了经济基本面稳定向好发展

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表示,中国金融改革扎实推进,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将在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经济注入新活力。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日趋成熟。市场和学界普遍认为,人民币在今明两年内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将是大概率事件。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迎来爬坡期。改革的深入需要方法论的变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来阐明中国经济改革“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意义和方向路径。

海外分析人士认为,从产业结构调整到传统产业升级,从金融创新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在中国改革攻坚期,决策层不断尝试寻找新的增长点。

美国金瑞基金首席投资官布伦丹·埃亨认为,中国传统产业创新调整应当持续推进,未来的经济增长将有赖于制造业和国内消费的双引擎。

制造业升级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巨大助力,也是产业革新、激发新动能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业正努力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转为技术密集型,向高端产业价值链迈进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纲要,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国务院专题讲座,讨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等问题。

李克强指出,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要紧紧依靠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通过创业创新助推产业和技术变革,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培育中国制造的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麦安哲对“中国制造2025”印象深刻。他在写给李克强总理的信中说,很多国家向服务业转型过快,却忽视了制造业对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中国政府倡导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同“互联网+”行动等举措一道,鼓励创新,提升制造业能力,这将增加外界对中国发展和世界未来的信心。他更直言:“中国增长了,我们都会跟着增长。”(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友情链接
关于本站 | 总裁热线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8 世华企中俱网
http://www.wocec.com

世界华人企业家(中国)俱乐部有限公司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