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调研报告 > 三位成功海归解析:海外就业、创业该往何处走?
如何应对竞争,如何在创业中开辟出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海归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出国留学总人数的不断攀升,海归回国热持续升温。与老海归不同,新海归早已不是用人单位的“香饽饽”。一方面,出国留学不再是新鲜事,新海归群体不断壮大且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新海归对国内市场走势和人情社会的了解不充分,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融入国内就业环境。加之,国内高等院校崛起,高素质人才不断涌现,众多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本土人才,对于应聘海归并没有表示出过多的热情。 当前,海归优势逐渐减弱,就业、创业问题成为海归群体持续关注的焦点。海归如何在就业竞争中胜出?海归创业又该从哪出发、往何处去? 近日,“海归创业”版邀请海归中的成功人士艾曙光、刘兴燕和王金宝来本报做客,分享他们对海归就业、创业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艾曙光: 转变创业思维 鼓励就业多元化
艾曙光:2004年毕业于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现任欧美同学会理事、欧美同学会朝韩分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学院导师。同时是韩中汇利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亚太影视公司副总裁。著有《40天穿越东南亚》。
“刚开完会,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聊一下海归创业的事吧。”说话的人是欧美同学会朝韩分会副会长艾曙光。他戴着一副咖色眼镜、手里提着一个黑色背包,身材健硕、神采奕奕。艾曙光作为一个老海归拥有自己的创业成果,除了欧美同学会朝韩分会副会长之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韩中汇利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CEO。 先就业再创业 艾曙光2004年从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大众传媒专业毕业,从事中韩经贸交流活动多年。谈到海归创业问题,他认为,海归回国后不能轻易创业,否则可能碰一鼻子灰。毕业后,没有国内工作经验的海归最好先找一个工作单位,外企也好,民营也罢,总之都是为了锻炼工作能力,积累社会经验,先解决如何落地、如何适应环境的问题。 艾曙光认为,海归先就业、再创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懂得在组织内部如何沟通和办事对于海归创业至关重要,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海归在国内单位积累相对丰富的社会经验。”他解释道。二是下海创业一定要找准方向、培养团队意识。“在就业过程中,刚回国的海归可以感受国内企业的团队精神,找寻自己创业的定位和方向。弄清楚自己适合并且熟悉的领域究竟是什么。性格、资源互补的合作伙伴及团队对于创业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他补充道。 刚归国的海归大多不熟悉国内情况,产生迷茫在所难免。通过就业,可以让自己逐渐融入国内市场和社会,为创业多积累一点经验、少一点绊脚石。海归在创业之前先就业,好比打着灯笼前行,总比一上来就懵懵懂懂地走进创业圈要好。 就业应多元化 外企和国企虽仍然是海归就业的首选,但毋庸置疑,海归人才的就业方向已逐渐趋于多元化。近年来,海归从事的行业不再局限于金融、计算机以及服务行业等热门领域,而是开始逐步向教育、科研、生物工程、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行业延伸。 “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是市场所求所需,只要是自己选择的路就都可以实现自身价值。”艾曙光坦言,他非常支持和鼓励海归就业的多元化。不必在意世俗的眼光,有梦想就去追求。 “重要的是,海归就业要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既不高估自己,也不妄自菲薄。”艾曙光还提到,近年来海归就业选择本土民营企业的比例增大。“民营企业逐渐发展,能够为海归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同时,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面临产业升级、技术更新等问题,开始重视人才运营,这无疑给了海归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他表示,海归拥有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运营管理知识将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添光添彩。 近年来,海归群体的不断壮大使得海归就业多元化成为趋势。认清自身的优势劣势,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就业,这样的海归越来越多。 注重创新 发挥优势 低成本、低价格曾经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所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这一优势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保持下去。近几年,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战略高度,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正在经历着一次重要的转型,实现技术和品牌的提升,以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在这种背景下,海归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中国目前已经不能仅仅依靠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经济了。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才能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艾曙光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需要海归从国外带回的技术和创新意识。 韩国在1997年遭遇金融危机之后,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时至今日,韩剧、韩国综艺等风靡各国,掀起一阵阵韩潮韩流。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留韩海归,特别是学习与娱乐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留韩海归,在为国家引进韩国综艺技术的同时,应摆脱拿来主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中国创造”的目标。 只要利用自身优势,脚踏实地工作,那么,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潮中,海归将发挥独到的作用。 刘兴燕: 面对就业竞争 海归如何应对?
刘兴燕:2007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肯特法学院。2015年至今,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工商管理硕士在读。现任欧美同学会理事、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副会长、北京市律师协会外事委副秘书长、北京市团委创业办公室创业导师。
“北京市尚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市律师协会外事委副秘长”……虽然刘兴燕的头衔远不止这些,但仅这两个就足以让我们了解到她的实力。 与刘律师见面前,每次电话联系,她都十分热情,让人觉得仿佛是要去约会许久未见的老友。见面后,她也总是带着微笑。对于所有提问,她不仅有问必答,而且都能思路清晰地摆出观点。这应该源于她的职业训练。 2007年,刘兴燕毕业于美国芝加哥肯特法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海归,再加上她在行业内工作多年的经历,她对于目前国内的就业形势有着自己的看法。 规划是就业的前提 刘兴燕分析说,法学海归大致分三类,一是有中国法律的基础,又系统地掌握了留学国家法律;二是对中国法律不够了解,“第二类海归大多出国较早,因而对国内的法律并不熟悉。这部分人在就业中往往会受到限制,比如只能选择跨国公司就职等”;三是出国前自身的竞争实力本不突出,“只是将出国留学当作一种出路,回国后仍无法回避激烈的竞争。” 刘兴燕是在国内有五六年法律相关从业经验后才出国留学的,“去留学时,我了解国内律师行业的情况,知道自己欠缺什么、应该去学什么。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使我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她建议海归要有职业规划,比如及时考取国内相关从业证件,密切关注国内的政策形势变化等。“要关注国家的发展趋势,例如‘一带一路’政策等。站在时代平台上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发挥语言文化优势 法学专业本就是热门专业,海归在就业竞争中,只有认清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脱颖而出。“法学海归要发挥自己的多语言和多文化背景的优势,当然也要结合国内外的行业现状。”刘兴燕说道。 除此之外,她建议:“法学海归最好有一两年的国外法律相关从业经验。这样,回国时带回来的就不只是知识,还能带回国外法律行业的运行方式、流程等相关经验。”与自然科学的特点不同,法律是一门社会学科,中外法律有着较大差异。海归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法律体系,了解中国社会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坚持梦想很重要 “海归的任何就业、创业形式都无可厚非。恰恰因为是海归,他们才更容易跳出世俗的眼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刘兴燕说。 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梦想,不应该过早地向现实妥协。刘兴燕补充道:“要正确对待自己,按自己的真实想法生活。因理想和兴趣而选择的工作会走得更长远。人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不依赖于家庭,能独立地在社会中生存。”待业中的海归要沉心静气,找到并补齐自身的短板。 “我反对海归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待业。”她加重语气说道。 刘兴燕表示,“无论从事哪一行业,在没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多数人的表现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当处于困境时,只有真正热爱所从事的事业的人才会坚持下去,从而走向成功。” 这也正是为什么要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工作的原因。 王金宝: 文化领域创业 带进来也走出去
王金宝:2003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学院和商学院。现任欧美同学会东南亚和南亚分会理事副会长、海归创业学院创业导师。
近年来,海归创业领域五花八门,而文化领域的创业成为热点。王金宝2003年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学院和商学院毕业,现任欧美同学会东南亚和南亚分会理事副会长、海归创业学院创业导师。在他看来,海归在文化领域应当如何创业呢? 文化创业正当时 “文化创业正当时。”王金宝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源于他的切身感受。理工专业出身的他,之前一直致力于智慧城市的研究。智慧城市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在长期从事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规划过程中,王金宝发现,智慧城市非常需要把城市的文化、历史加以推广。 如今,不少地方政府在文化创意领域投资比重较大,因为文化创意领域可以带来巨大的商业效益。比如,中国民俗文化在国外市场的空间就越来越大。王金宝一直在思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领域的创新创业该如何把中国文化包装好、打造好,从而推向世界。 创新创业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引进来,一方面需要走出去。创业不仅要有对国外先进科技的引进,还要有对中华文化的输出。“把中华文化推向国外就需要与海外联系,而海归在这方面拥有优势。”王金宝坦言。海归有海外学习和生活背景,也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定的海外资源,可以做为桥梁,担负起连接中外、输出国家软实力的重任。 寻找文化“卖点” 文化创业要注重什么?王金宝表示,文化创业应注重把握文化内核,找到文化的“卖点”。 文化领域创业需要找到盈利的路径。如何把文化亮点、盈利模式、发展潜力、展现方式有效地结合,是创新创业需要去挖掘的。王金宝强调,找到文化的“卖点”非常重要。 王金宝刚刚去了河南省安阳市。在安阳,他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殷商文化、青铜器文化,从而深受启发。安阳正面临城市转型,文化领域的创业创新可以有效地增加游客数量、优化当地经济发展模式。他带领的创业团队正着手策划,准备将安阳文化推向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的科技手段,把商朝的历史人物典故以现代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让世人感受到殷商文化的精髓,也能推广相配备的科技产品。”王金宝认为,除了现代科技手段,传统文化和当代流行文化元素的结合也能增加“卖点”。“文化是一种资源,而资源的包装不必千篇一律,也可以结合年轻人喜爱的时尚元素。”王金宝支招说。 灵感和实干缺一不可 在向创业者提供建议时,王金宝提到了两个词——好高骛远和脚踏实地。 “创业需要好高骛远和脚踏实地。如果没有好高骛远,可能很难找到创新的方向;如果不脚踏实地,又很难实现创业的梦想。从好高骛远逐渐沉淀,变成脚踏实地去做事,那就离创业成功不远了。”文化的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允许失败。”王金宝坦言。资金、市场、政策支持都很重要。在文化领域创业有很多工作要做,即便是简单的网站备案都需要复杂的手续,因此要有耐心,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心。 王金宝在分析目前海归创业的现状时,归纳出两类,一是海归想真正做点事;二是跟风创业。“很多人对于跟风创业不以为然,但我却认为这两种类型都是允许的,都值得尊重和支持。有的项目可以很快地找到创业的路径,有的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但可以不断地修正、完善、摸索。”王金宝强调,任何形式的创新创业都值得尊重和支持。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是大趋势,而创新是其中的原动力。“我们是较早回国的一批人,在创业中比较有经验,可以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向年轻海归提供具体的创业指导,增强他们的创业信心,尽可能地使他们避免怀揣创业激情而四处碰壁的局面。”王金宝做为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学院的导师,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海归实现创业梦想。(人物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其余图片均选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