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用户名: 密码: 注 册
 
您当前的位置:调研报告 > 三一重工龙吞象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化冲动为行动
     1月30日,三一重工集团宣布已与世界混凝土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达成协议,将在通过有关审核后正式完成合并。而此前的1月11日,国内领先发动机制造企业潍柴集团收购欧洲最大游艇企业意大利法拉帝公司。新年伊始,国内企业竞相并购海外巨头的消息频传,海外并购这一多年来让中国企业又爱又恨的字眼再次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海外并购,中国还处于学习阶段”——就在两年多前,外国媒体还曾以这样的标题为中国众多失败的海外并购案例下定论。如今,大规模海外并购究竟是喜是忧?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哪些新改变?又将给中国企业“走出去”留下多大想象空间?
  时不我待,化冲动为行动
  “当前中国外向型经济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景象,一是‘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2011年,我国对外投资总额占到全球第五位;二是投资方向上,从过去单纯购买能源、资源转向越来越多全球企业间的跨国并购;在对外投资国上也转向了不以资源为主要出口品的欧洲诸国;同时投资意向更加看重企业的技术、品牌、营销渠道等行业领先指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指出,事实上,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已经初现苗头,而金融危机的车轮加快了它们“走出去”的步伐。
  2011年以来不断向纵深蔓延的欧债危机是此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频率加快的重要催化剂。持续低迷的经济状况将许多欧洲本土企业,其中不乏一些拥有较强经济实力和悠久品牌历史的优秀企业拖入经营困境,不得不借助外力支援。据了解,此次潍柴收购的法拉帝集团就是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其旗下品牌在世界十大顶级游艇品牌中占有4个,但国际金融危机让全球游艇业都陷入了债务的深渊。
  最坏的时刻却常常孕育着好时机。“欧债危机让国际市场流动性资金捉襟见肘,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提供了多重选择的可能。不少海外资产处于低估值阶段,从投资角度来看,这也是难得的并购好时期。”冯飞判断。
  商务部提供的数据印证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正在提速:2011年我国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22亿美元,占我国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37%。海外并购宗数和交易金额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国内权威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报告也预测,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的冲动将再次被激活,中国并购市场井喷将持续,各项并购指标有望再次刷新纪录。
  条件成熟,重在优势互补
  对长期饱受技术创新之难、品牌树立之艰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个机遇或许来得正合时宜。
  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表现出典型的跨国公司主导、产业链呈纵向水平分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特点。很多跨国企业通过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组织研发、制造和销售;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利用创新成果,最终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之下,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我国企业实力有限,全球资源分配利益被发达国家所独享。如今虽然每年国内都有若干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但实际上是大而不强,国际化程度远远不够,生产经营也主要依托国内市场。
  “许多欧洲老牌企业在技术、人才、渠道、管理、经验、品牌认知度等方面的优势恰恰是国内企业最欠缺、最孜孜以求的;通过成功的海外并购会真正达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的效果。”在冯飞看来,海外并购无疑是个“一加一大于二”的互赢之举。
  冯飞分析,在海外并购的征途上,今天的国内企业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多年发展积累的财富,即资金优势;二是国家政策上的扶持为并购市场注入了动力;三是产业分工优势。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制造业拥有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产业化改革形成的加工组装能力、相对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和健全的基础设施建设。”
  全球范围的并购热潮正滚滚而来。1月30日,来自《印度时报》的消息指出,印度政府一改往日限制企业寻求海外并购的保守态度,开始准备酝酿出台方案,旨在支持该国的小型企业实施海外并购。冯飞认为,当前国内一些行业龙头吸收合并海外优势企业的条件已经成熟,必须以时不我待、当仁不让的气魄主动参与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中去,从而站到国际竞争的风口前沿。
  立足现实,以智慧赢未来
  应该看到,海外并购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全球大多数并购交易或因谈判无果,或因业务整合不利而以失败告终。
  国资委主任王勇就多次提醒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立足企业发展实际,做到“准确定位、发挥优势、量力而行”,防止“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防止哗众取宠搞“洋跃进”。冯飞也表示,“切不可一味贪图价格便宜或图一时之名而盲目开疆扩土。”
  “同时要对那些‘走出去’的企业多一些谅解和宽容,要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试错,通过大浪淘沙把好的企业留下来。”冯飞认为,通过此次海外并购潮“不排除国内未来有一流跨国企业黑马杀出来”。
  交易成功仅仅是个开始,留给并购双方的还有漫长的磨合过程。
  随着近几年国内企业“走出去”阅历和经验的增加,早前来自法律、沟通等方面的并购风险已经能很好地抵御,而发达市场稳定的政局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也为国内企业解除了一些后顾之忧。相比之下,并购之后企业文化的整合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文化的整合涉及国家文化的差异、人的行为规则甚至价值观的改变,如何处理好这些无形的冲突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冯飞认为,对国内企业来说,跨国并购最关键的就是要把被收购企业的技术团队稳定下来。“产业技术的追赶不是聘几个人就能实现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在技术人员的头脑中,是最可宝贵的财富,因此要以最大的诚意和智慧把原有企业的技术力量稳定下来,才能真正实现为我所用。”
 
 
 
 
友情链接
关于本站 | 总裁热线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8 世华企中俱网
http://www.wocec.com

世界华人企业家(中国)俱乐部有限公司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