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调研报告 > 中国“侨文化”为何如此活跃?
4月中旬,中国侨联的文化工作会议在山西太原举行。中国侨联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侨联干部、新闻媒体人员近200人出席。会议虽然只有一天,但内容之丰富,讨论之热烈,交流之深刻,为记者所少见。
“只有做了,才有得说。”一位侨联干部的点评,道明了一个最简单而又很深刻的道理。记者采访中国侨联主席林军的时候,就这句点评向他求证,林军的解释很简洁:“因为我们在用心做事。” 小侨联大视野 “说起我们侨联,机构小,人员少,这是我们的现状。但面对国内和海外,联系着几千万海外侨胞和国内归侨侨眷,舞台不可谓不大,联系面不可谓不广,这也是我们的特点。”林军这样简单地描述侨联的性质和职能,“这样的舞台,给我们做事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有舞台,有空间,还需要有大视野。“如果把文化工作的思路仅仅局限在依托侨界开展文艺演出等活动,这肯定是不够的。”林军认为,“文化包括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弘扬中华文化必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才有可能做好。” 所以,中国侨联提出了“大文化”的战略思想。这个战略思想简单地说,就是借助社会各方的力量,不断充实文化工作的载体,开展具有侨特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文化活动。 2011年,围绕着“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侨联借助各界力量,举办了多场有社会影响的活动。其中有:在澳门举办了华侨华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办了全国侨史学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与宁夏侨联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于右任书法展;与西部电影集团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电影《钱学森》;作为《辛亥革命》电影拍摄支持单位之一,与致公党中央等联合举办《辛亥革命》电影招待会和海内外侨界座谈会。 中国侨联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图片全球巡展活动,还走进联合国总部,邀请了联合国副秘书长、我驻联合国副代表、外国使节、当地政要以及众多海外侨胞参观,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小群体大胸怀 相对于全国13亿人来说,相对于其他群体来说,侨界群众人数不是最多。但林军认为,“小群体并非不可以有大作为”。 山西省侨联着眼于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积极搭建文化平台,开展经贸、科技、教育交流活动,并向全省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发出《凝心聚气促转型跨越发展、发挥侨力绘“十二五”宏伟蓝图》的倡议书,主动配合省委、省政府力促山西省第一届晋商大会如期召开,团结凝聚侨界力量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中建功立业。 广东省侨联和广州市侨联联合举办了第四届(广州)华人文化艺术节,吸引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侨胞参加。为配合文化强省建设,广东省侨联以文化阵地建设为突破口,推举出十个“侨界文化交流基地”、十个“侨资企业文化特色之星”和十个“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初步搭建起文艺演出、书画交流、摄影展览等侨界文化交流平台。 北京市侨联成功举办了第五届首都新侨乡文化节,历时7个月,吸引了基层侨界群众热情参与,并带动了社区文化活动。 青岛市侨联坚持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中谋划,在大局中运行,着力唱响“三台戏”,即搭台唱戏、同台唱戏、借台唱戏,使侨联文化工作成为青岛市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演出大舞台 “品牌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林军说,“亲情中华”已经成为侨联文化工作的品牌,在服务侨胞需求,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加强中外友好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谓“功不可没”。 4年来,“亲情中华”海外慰问演出行动已累计派出70余个团组,在五大洲巡演350余场,其中中国侨联组派了35个团组,在五大洲38个国家和地区126个城市举办196场正式演出和200余场联欢活动。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已成功举办十二届,吸引了全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万名中外学生参加,获奖学生、指导教师参加的“亲情中华夏令营”已经成为名牌夏令营。中国侨联发起和支持举办的“亲情中华·快乐飞翔”陈玮环球飞行活动圆满完成,实现了中国人驾驶轻型飞机环球飞行零的突破。 浙江省侨联实施“亲情中华”四大行动,以“亲情中华·书画巡展”为平台,贴近侨胞“送”文化;以“亲情中华·文艺巡演”为载体,凝聚侨心“建”文化;以“亲情中华·文化寻根”为契机,立足侨乡“种”文化;以“亲情中华·刊网并进”为手段,携手合力“强”文化,并设立浙江侨界首个文化发展专项基金,首期募集资金500余万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亲情中华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文艺演出。”林军说,“其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是多方面的。随着中国侨联‘祖国惦念你’亲情中华春晚的成功举办,‘亲情中华’系列活动已经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团结凝聚海外侨胞、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开展公共外交的大舞台。” 林军最后认为,“侨文化”的渗透力很强,能影响到海内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在如此重要的舞台上,我们当然应该有所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