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华商要闻 > 辱华言论频现激发华人愤慨 道歉背后仍存敌视隐忧
日前,美国福克斯电视台主播贝克尔在节目对中国人使用侮辱性称谓,并大谈“中国威胁论”。与此前发生的多起“辱华”事件一样,贝克尔的言论激起了华人群体的强烈抗议。几天之后,贝克尔发表声明,声称向受到冒犯的人道歉,但并不认为自己的观点有何不妥,敷衍的道歉被指“越描越黑”,火药味十足。
从美国吉米脱口秀的“杀光中国人”、到西班牙电视5台的“辱华剧”,近年来,“辱华”言论频频见诸海外媒体及电视平台。面对频发的“辱华”事件,我们在愤怒声讨之余,亦要深思,是什么为其提供了生根的土壤,而当事人的一句“对不起”是否能有效遏制偏见?用实力赢得尊重,仍是华人群体在融入主流之路上必须面对的挑战。 福克斯主播辱华言论引发华人群体强烈愤慨 7月10日,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播出的The Five节目中,主持人贝克尔(Box Beckel)谈到对美国造成威胁的族群时,说“中国人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的单一威胁”,并宣称“中国人在美国学习电脑技术后,回到中国会非法入侵美国电脑系统”,其间出现了“中国佬”(Chinamen)等辱华言论。 贝克尔的奇谈怪论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国会众议员赵美心、加州参议员刘云平、加州众议员周本立、前众议员伍国庆等先后发表声明,表示贝克尔的种族仇恨言论十分愚蠢,不仅对美籍华人造成了严重伤害,更抹杀了高科技领域华人从业人员的贡献。这种极端排外的情绪,亦是对美国人民的威胁,并力促其立即辞职。 与此同时,在美华人团体也纷纷抗议。“联合更好的社区”(United for a Better Community)、美亚团结促进会(UAAFA)、北加州华体会、海外华人互助会(CMAIN)、华人同盟会(Chinese United)等团体,共同强烈谴责贝克尔公开在电视节目中使用种族歧视的语言和全面抹黑华人的做法。亚太裔美国公共事务协会(APAPA)亦发声强烈反对这种在全国电视上散播恐惧、种族分裂的做法。APAPA湾区主席王艾波表示,亚裔科技人员占整个硅谷的一半,已经成为美国领先世界科技的脊梁。贝克尔的辱华言论刺伤了美国的“脊梁”。 事件持续发酵之下,全球29个国家的华裔代表15日联合发表声明,谴责贝克尔的辱华言论,并呼吁全美华人社区,乃至全球华人华侨必须团结一致,发出声音。 美国媒体《国际日报》对此事发表了看法,该报认为,美国主流电视台中出现种族分裂的言论与主流电视台所代表的美国价值极其不相符,美国主流电视台需对种族分裂的言论“零容忍”。美国《世界日报》发表社论表示,中国的崛起使潜伏在某些美国人意识中的种族歧视、自大、自以为是等偏见,如幽灵般群魔乱舞,贝克尔即是类似情境的产物。 舆论压力下的“致歉”背后仍存敌视 迫于舆论压力,贝克尔在14日的节目中发表声明。他说:“我上周说了一些关于中国人的言论惹怒了一批人,对此我表示抱歉。但是,我不为我说过的那些有关中国的话道歉。而且我现在不会就此事喋喋不休,因为这个国家有太多的中国辩护者,但是我会继续就中国对美国的安全和对我们的商界如何危险警告美国民众。但是,我向那些受到冒犯的人道歉。我不向中国政府道歉。” 这样的“道歉”声明显然避重就轻,并无认错诚意。与此类似,屡屡发生的辱华事件多以“致歉”收场。美国ABC广播公司及西班牙电视5台都曾就辱华言论发表过致歉声明,但辱华事件却并未绝迹。一些媒体知错认错,却绝不改错,这未免让人觉得“致歉”不过隔靴搔痒,歧视“顽疾”并未根治。 辱华背后根深蒂固的敌意情绪并不易清除。残存于西方的民间排华情绪由来已久,从1882年美国通过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开始,西方民众对华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而华人在融入西方世界的过程中,跨文化交流引起的诸多误会也造成了双方相互理解的“鸿沟”,加深了西方世界对华人的不信任感。 而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威胁论”成为了某些西方人“找茬”的理由。西方世界对其价值体系保持着强烈的优越感,害怕中国的发展挑战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辱华言论亦是西方世界面对中国发展焦虑心态的一种投射。 辱华言论或成少数媒体“博关注”伎俩 福克斯电视台主持人的辱华言论并非孤例,近年来,国外媒体利用电视节目发表辱华言论的例子并不鲜见。 刚刚过去的5月,西班牙电视5台播出带有辱华情节的电视剧,并在剧中亮出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识,引起众怒;去年年底,该电视台曾播出了一档恶意中伤当地中餐厅的节目,主持人暗示中餐厅用“人肉”做菜,引发旅西华人强烈抗议。 而在美国,三大主流电视台在其主要节目中,均出现过较为强烈的对华歧视性言论。从2008年4月份的CNN电视台到去年12月份的ABC电视台,再到最近的福克斯电视台,屡屡上演一出出对华“傲慢与偏见”的滑稽戏。
媒体本是社会公器,而一些无良媒体打着“言论自由”的幌子,在法律和道德之外的领域信马由缰,大放厥词。他们用公共平台传递歧视,用种族主义言论谄媚极端分子,制造了一个个偏见的“集中营”。这种将社会责任弃若敝屣,公器私用的行为,无疑导致媒体节操尽失,底线全无。 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言论没有边界。媒体不负责任的言论不仅搅浑了媒介生态,而触碰红线、涉水歧视的行为终会有“湿鞋”的一天。 此前不久,康普顿斯大学新闻研究专业弗朗西斯科教授接受西班牙《欧华报》采访时曾表示:“西班牙电视台5台的审美观一直是公认的‘奇特’,很多人都称它为‘垃圾电视台(telebasura)’。在那里什么话都可以说,因为它的观众是受教育群体中的最底层的一群人,很多时候,它的观众甚至不明白电视里说的话。所以电视台5台的言论是一种非主流言论,并不能代表西班牙主流言论。” 除媒体恶性竞争博收视之外,“白人至上论”亦是辱华频发的重要诱因。美国罗兰学区教委陈正治分析辱华言论时说,白人移民来到美国较早,自认为是这块土地的主人,华人移民在100多年前就受到他们的歧视和排斥。最近20年来,华人在美国成长很快,并且在学界和职场表现优秀,对白人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使他们感到不满。以此便用一些极端言论“泄愤”。 近年来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变缓,亦导致仇外和反移民情绪抬头。一些政客甚至会通过抹黑中国产品、华人形象来谋取政治资本。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华人在日常生活中较容易遭遇不友好对待。 融入主流积极维权 华人需用实力赢得尊重 辱华事件频出,如何应对方能维护华人尊严? 面对辱华言论,有专家指出,“受害者”心态应该摈弃。歧视言论多是某些庸人狂妄之语,拿起法律武器正当维权,理性发声必不可少,但不用对此过度反应,更用不着对此自怨自艾,愤世嫉俗。 歧视面前,韬光养晦才是关键。提升华人自身素质和形象,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是对辱华最有力的反击。 随着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海外华人也渐渐走出了早期华人移民的困顿形象,拥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者不乏其人,他们从餐饮、零售等行业中逐渐跻身律师、医生、大学教授等职业领域,越来越多的华人精英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贵的是,他们在自身追求卓越的同时,也在积极融入主流,尽其所能为住在国做出贡献。其勤勉踏实的积极形象,也赢得了主流社会的赞许。 不久前,美国卡内基基金会通过《纽约时报》刊登年度公共服务广告,标题为“移民,美国的骄傲!”。该版表彰了41位具有代表性的第一代移民。其中,华裔著名作曲家兼指挥家谭盾、时尚设计师谭燕玉、影音网站YouTube创办人陈士骏纷纷入围。他们的杰出表现,为整个华人群体做了最好的代言。 在新生代华人群体中,我们也能看到可喜的一面。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近期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海外华裔新生代人才辈出,不少人成为社会精英和各界翘楚,成为华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年轻人既是今天海外华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明天的创造者和希望所在。(完) (摘自中国侨网) |